当前位置: 首页 > 包祥龙2023 > 本市信息 > AI+物理:构建物理教育新生态 ——记包祥龙名师工作室第7次活动

AI+物理:构建物理教育新生态 ——记包祥龙名师工作室第7次活动

浏览量:15|发表日期:2025-04-13|来自:温州市包祥龙名师工作室

4月11日,包祥龙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瓯海中学,开展第七次线下活动,本次活动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物理教学的创新路径、技术融合策略、课堂实践变革等内容深入研讨,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物理教学如何借AI技术突破传统边界,实现“精准教学”“个性化学习”与“实验教学创新”的深度落地,助力新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高效转化。

瓯海中学项凯特老师执教《动量定理》一课,以短道速滑为情境导入,通过无人机上升过程分析合力概念,运用无线数智小车实时采集力与速度数据,直观验证变力情况下的动能定理,巧妙调用手机传感器测量轨道角度,结合压力传感器对比分析缓冲效应,最终回归到冰面运动案例,定量演绎动量定理应用。这堂融合传感器技术的实验课,生动诠释了数字化手段如何突破传统物理教学边界。


永康一中陈泽南老师执教《动量守恒定律》一课,以“小车来回摆动”引入动量守恒问题,引导学生通过光电门小车实验和理论推导验证系统动量守恒。学生利用生活材料制作“爆炸小车”,结合Tracker视频分析,直观观察碰撞过程,实时扫码答题系统精准反馈学情,实现高效互动,最后回归单摆实验,形成“现象→探究→验证→应用”的闭环教学。整堂课亮点十足,充分展现了数字化实验教学的魅力。

随后浙江师范大学蔡铁权教授为大家带来了讲座《科学观念的教学思考》,蔡教授指出,人工智能正重塑物理教学场景AI驱动的个性化学习系统可通过学情数据动态分析,为不同学生定制知识图谱;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"量子力学现象可视化实验室",让微观粒子运动、磁场分布等抽象概念以三维动态形式呈现;智能评估系统则能实时捕捉学生解题逻辑,精准定位认知偏差。他强调,教师角色应从"知识传递者"向"思维引导者"转变,借助AI释放重复性工作精力,专注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。老师们纷纷表示,将积极探索"AI+物理"教学模式,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。

AI赋能物理教学前景广阔,可在概念、规律、实验、习题、复习教学及科研等关键领域显著增效。物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需把握融合尺度:既要平衡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,让板书推演与数字模拟优势互补;又要协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,既锚定预设目标,亦珍视课堂生成的思维碰撞;更需衔接理论构想与教学实际,避免技术滥用或形式虚化。物理教师要以创新思维探索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,多方协同推动物理教育质量提升,为培育兼具科学思维与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筑牢基石。